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【图1】2017年10月1日十一学校65周年校庆,《影视传媒座谈会》会场。
 
图文/ 阎阳生
 
在大春节档(从冬至到元宵)回顾板块中,《渴望》一帮老戏骨30年后重新聚首,在长达50天的重播中, 几乎压倒了中央台的王牌儿《春晚》回顾,再现了当年万人空巷争唱悠悠岁月……。
 
但有一个人不会感到意外,或许还稍感不足。三年前,在十一学校六十五周年的文化新闻行业校友经验交流会上,我有幸邂逅名导鲁晓威,当时就预想到了这种“现象”。
 
高三女生俉若熙在校刊写到:“其中最直击我们的便是‘金牌导演’PK‘高考状元’了!”。是什么促使这些正面临人生大考的00‘后的男生女生,竟舍得放弃大块宝贵时间来听两个老头絮叨那些荒唐往事呢?看小伍报道:
 
…….60届的阎阳生接过话筒,向65届的鲁2,2017-10-01 阎阳生(左,77“状元”)鲁晓威(《渴望》导演)在十一校庆。
【图2】2017-10-01 阎阳生(左,77“状元”)鲁晓威(《渴望》导演)在十一校庆。
 
晓威抛出一个问题:鲁导演,二十六年前你的《渴望》,树立了电视剧的里程碑。但那是荒漠中一枝独秀的时代。而我五年前写赤脚医生孙立哲的《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》,最近却在网络汪洋中又突然扩散,三天点击率即达到十几万、评论上千条。从传播学的角度,这是何原因呢?(鞠躬)
 
鲁晓威:点击率不说明任何问题。所谓“孙立哲现象”:第一,对过去的怀念必有对现在的寄托。第二,特殊时代的另类性格是超越时空的。第三,监管的空隙或领袖的大度。当然,学长你的笔力……。(拱手)
 
阎:不敢。请问《渴望》写了多久 ?(鲁:10个月!)五十集开山之作,才用了10个月,而我那两篇访谈写了六年。所以,你是天才!现场知道鲁晓威导演的举手。怎么……?
 
鲁:我来吧。现场知道鹿晗的举手,……哇——!
 
接着四周“哗”地一片打开手机,会场好像忽然意识到这两个不起眼的小老头——一个穿着adidas的蹒跚驼背,一个留着八字胡挺着身板——并非等闲人物。快速搜索的屏幕上闪动关键词。婴儿第一声啼哭,“不称职的父亲”,帕金森;全民《渴望》,万人空巷,失学。
 
一个陌生的七十年代,两个折射拐点的人物。两位学长你来我往,虽各有所执、却也惺惺相惜。看似不经意的交锋不时碰出火花,也引发观众席中低声争辩。
 
鲁导演信手拈来的一个才予解禁的影片《万箭穿心》,将话题由文字编辑引入了自己如鱼得水的影视行业。倒是俉若熙随即打开手机里收藏的一篇《最好的女演员,最不合时宜的演员》,对《万箭穿心》的女主角颜丙燕作了分析。
 
兴之所至,鲁导干脆拿过主持人的话筒,向“小鲜肉”和他们动辄上亿的片酬连番“开炮”。我忽然发现,在隔着年龄鸿沟热烈讨论的两大群体中都落了“单”,自然地坐到了“助教”的位置上,拿起手机拍照。
【图3】1969年鲁红(右2)张少玲(左2)等在宣化护校。
 
我是直到今年春晚档的影视回顾中才看到了颜丙燕们的,发现在一部长篇电视剧中活灵活现的跨洋寻婚女“端木”竟也是她!真是后怕得有点儿“万箭穿心”。
 
又一代年轻导演,不仅把寻常市井的底层人生,发掘得接近深刻,又避开了机构敏感的神经。而《大江大河》《山海情》等一批改革题材剧,也能出现在比较客观的背景下,反映出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。
 
更意外的是,我们所担忧的坐拥千万粉丝的明星、和以几何级数翻番发行神话的“颜值担当”们,卸掉千人一面的宫廷重装浓妆后,显得更自然更漂亮了。而超重量级的贾玲抿着小酒窝微微一笑“你好”,便摘取了票房桂冠。
 
颜值仍是硬道理。我们肯定是在阶梯教室里颜值最负的两个“老三届”。但鲁晓威的两个姐妹——打着洋伞的朋朋和梳着刘海儿的红红——却是当年十一小学一土一“洋”的一道风景。
 
而现在的影视剧更是美女爆棚“鲜肉”比肩。台湾当红女作家李昂就在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研讨会》嘉宾开讲:现代成功女性的“最高境界”就是《带着“小鲜肉”周游世界》。而我那年的论文碰巧是《带着“帕金森”去旅行》。我们都是严肃的。
【图4】2017-11-28阎阳生和李昂(中)钱红教授(右)在香港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研讨会上。
 
只是为什么再没出现过“三代共赏”、“万人空巷”的盛况了呢?是阅历、创伤?还是青春、欲望?鲁晓威曾经落榜于希望报考的中学,而想去的大学又在动荡的时期湮灭了。
 
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止他成功。他也曾有着青春急促的梦想,推着他一直走向“渴望”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阎阳生

阎阳生

28篇文章 181天前更新

1947年11月14日生。祖籍山西碛口。曾任全国工商联执委、宣教部副部长、《中国工商》总编辑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。独立撰稿人和文史研究者。1977年恢复高考,被民间以《不称职的父亲》誉为“十年一届的高考文章状元”。2006年退休后“带着帕金森环游世界”。 著有《清华附中红卫兵100天》;《中国高考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》(论文手稿中国博物馆藏);《断裂的青春(三联待版)》;《观星断想:瞬间的永恒》;《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》等。2009年当选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理事。2020年《财新周刊》聘为专栏作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