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 
图文/ 阎阳生
 
摄制组赶到303医院时,病床上已盖上一层洁白的床单。就像他的履历一样中规中矩:阎稚新,1921年生于黄河古镇碛口。1937年春在国民军官教导团入党,1938年在开赴抗日前线时直提为指导员……这批在抗战之初的热血青年有一个形象的称谓“三八式”,竟来源于当年日军的最新制式装备“三八大盖”步枪。
 
陆军部是按照军委主席的指示,要对在世老红军进行抢救式采访。盖棺定论。但站在父亲的档案柜前,马上要确定的第一个问题竟是出生日期:1920年7月10日?还是1921年7月1日?
 
原以为这是家族内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一个笑谈。二叔和我代表了两代人的意见:“21年说”和党一天生日感情色彩太浓,但无凭无据,不足取信。母亲更是“批判”父亲好大喜功,数落了一辈子。现在回想起来。父亲只是摇头笑笑,未置可否。
 
1949年石家庄。左起张静、阎阳生、康青云、闫励新、闫稚新。
 
祖训亦难循:为求子祠“探生”提前三年
 
我们同意了第一种说法。没想到会碰上第三种说法。1996年,我陪老父会合三兄弟回到离别六十年的老家:碛口。我跟着父亲登上卧虎山,看黄河切开苍凉晋陕高原,在千山万壑九曲辗转毅然北去,仿佛看到1936年,16岁的黄河少年沿着湫水河奔省城投考国民军官教导团。
 
回葬祖母,树碑立传。由西北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闫愈新(二叔)修文。开头“先祖以务农为业。躬耕于黄河之滨”……,信马由疆。若出其无,似有武侯之散淡。及至“娶妻七房,仅得一子” 方响起非常之音。
 
到了太祖母陈玉莲仍是一线单传。她晨昏烧香,终生吃素。先祖国子监典籍阎永福撒手西去。几代后人在墓碑上刻上耳孙“探生(父亲乳名)”。是年为民国七年,离父亲出生还有3年。可见阎家三代用心之苦。
由此可知。父亲从一出生就多担负着两年的岁月和阎家种姓延续的重负。更何况,由此产生了外姓媳妇的绝对话语权。祖母康青云出身于陕北望族,是那一代罕见的“解放脚”女教师。更何况从生下父亲开始一连生了三个儿子。但在长辈的言谈中,几乎看不到祖父闫梦祥、祖爷阎秀文的痕迹。
 
抗战初衷的三种说法:贫困、失学、逃婚?
 
1999年,我随党组书记梁金泉到山西召开“民营经济政治工作会议”。接风的常务副省长刘泽民听说我是临县碛口人:“你的那个老家呀,一个字。穷!”梁金泉随即指着我应道:“可你这小老乡,到了北京,高考状元呐!写了好文章,必署名晋人阎阳生”。酒意微醺。
 
碛口作为明清水陆联运的重镇,早就被铁路开通废弃。在被黄河淤泥埋了一半的老戏台,父亲当年是俊小生。从来就有“山西唱戏陕西听”,父亲高吼一曲“三十里铺来——有大路”,仿佛回到了60年前的“灯油会”。
 
后生家偷偷把放天灯的灯油抹在姑娘们簇新花袄的衣襟上,婆姨凑在一起,“探生(父亲小名)多俊,可惜娶下个丑……”父亲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。其实是父亲在黑龙庙相亲时看错了人,把旁边的俊女子当成了订婚的对象,所以他的出走抗日也有逃避包办婚姻的因素。
 
识大体的奶奶给儿子岳母刺字般的壮行:“不打败日本别回家”。抗战胜利后又帮父亲解除了包办婚姻,成全了和母亲的革命伴侣。
 
但送他上省城的春庆说,十年私塾的父亲考县城洋学堂名列榜首,却交不起6块钱学费,先到镇上投靠远亲“卖字”,后栖身衙役“帮写”。最后终于考入了管吃管住不交学费三顿白面的国民军官教导团。
 
1996年清明,阎稚新(左)阎阳生父子撑船黄河
 
家乡自古就是民族混居边疆征战之地。我和父亲手把手摇橹渡河,黄水就像搅拌的泥浆,立体而充满张力。赤裸的纤夫唱起了号子。逝者如斯,贫贱无名,没有人在乎你是哪年哪月出生的。
 
登上老宅窑洞眺望,黄河好似漫入院墙。父亲三兄弟先后出走。不成功,莫返乡!最终像黄河九曲,冲出千沟万壑再不回头。
 
(未完待续)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阎阳生

阎阳生

28篇文章 181天前更新

1947年11月14日生。祖籍山西碛口。曾任全国工商联执委、宣教部副部长、《中国工商》总编辑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。独立撰稿人和文史研究者。1977年恢复高考,被民间以《不称职的父亲》誉为“十年一届的高考文章状元”。2006年退休后“带着帕金森环游世界”。 著有《清华附中红卫兵100天》;《中国高考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》(论文手稿中国博物馆藏);《断裂的青春(三联待版)》;《观星断想:瞬间的永恒》;《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》等。2009年当选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理事。2020年《财新周刊》聘为专栏作家。

文章